新闻中心

    重大工程     公司新闻     行业新闻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直流屏维护技术:从传统运维到智能协同的全维度实践
日期:2025-09-03    浏览次数: 32

直流屏作为电力系统的 "神经中枢",为继电保护、自动装置和信号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,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。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,直流屏维护已从传统的定期巡检模式演进为融合边缘计算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体系。本文将系统阐述直流屏的维护标准、核心技术及实操方法,构建覆盖基础维护、智能诊断和故障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框架。

基础维护体系的构建与执行

直流屏维护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在正常和事故状态下,为各类控制、保护装置提供持续可靠的直流电源。根据 DL/T 459-2010《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》和 DL/T 724-2021《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》等现行标准,基础维护体系需涵盖充电模块、蓄电池组和监控系统三大核心组件的定期检查与校验。

充电模块作为直流屏的 "心脏",其维护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。对于高频开关电源组成的充电单元,日常巡检应重点关注散热风扇运行状态、输出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以及有无异常噪声。每月需使用数字万用表精确测量输出电压,确保浮充电压维持在 2.23-2.28V×N(N 为电池节数)的标准范围内,均充电压则应控制在 2.30-2.35V×N。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模块清扫,采用绝缘毛刷清除内部积尘,特别注意保持散热通道畅通。对于具备温度补偿功能的模块,需每月确认温度传感器有效性,补偿系数应设置为 - 3mV/℃/ 节以适应环境变化。

蓄电池组的维护采用 "分级周期法" 进行管理。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密封蓄电池组,应立即进行全核对性放电试验;正常运行后,前 6 年每 2-3 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,运行 6 年以上的蓄电池则需每年检测一次。放电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电流恒定,每小时记录电池组端电压和单体电压,当标称 2V 的单体电池电压降至 2.00V 时必须终止放电。对于镉镍蓄电池,除常规充放电外,每 3 年应更换一次电解液以避免碳酸钾积累影响性能,更换前需将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,更换后进行活化处理方可重新投入运行。每月还需进行一次均衡充电,将铅酸蓄电池电压保持在 13.7V,镉镍蓄电池电压保持在 1.5V,持续时间不少于 4 小时。

绝缘监测系统的维护是防止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关键。根据 DL/T 459-2010 要求,系统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1MΩ(220V 系统)或 0.5MΩ(110V 系统)。日常巡检需检查绝缘监测装置是否正常告警,每季度使用兆欧表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测试,测试前必须断开蓄电池并进行充分放电,避免高压损坏设备。对于采用平衡桥法的监测装置,应定期校验检测电阻精度,确保 100kΩ 以上接地故障能被准确识别。

智能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创新

随着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,直流屏维护已进入 "全域感知 + 边缘智能" 的新时代,智能监控模块的应用使传统被动维护模式转变为主动预警模式。新一代监控系统如 JN070JK/RY 系列采用双 MCU 协同架构,主控芯片 NXP i.MX RT1170(主频 1GHz)负责实时数据采集,协处理芯片 STM32H743 承担边缘计算任务,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本地化处理。

电池健康管理(BHM)技术是智能维护的核心应用之一。通过集成内阻在线测量功能(精度 ±1mΩ)和 "主动均衡 + 被动均衡" 混合策略,可使电池组一致性提升 40%。系统采用 LSTM 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,能提前 30 天预测电池组剩余寿命,误差控制在 8% 以内,显著优于传统的容量测试方法。动态 SOC(荷电状态)校准通过 "安时积分 + OCV 修正" 算法实现,误差<3%,满足 DL/T 724-2021 对电池状态监测的精度要求。某 220kV 变电站应用该技术后,电池寿命延长 30%,年节省更换成本超 50 万元。

绝缘故障定位技术实现了从 "盲目排查" 到 "精准定位" 的突破。智能模块采用 128Hz 低频信号注入法,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支路漏电流,结合拓扑分析可在 10 秒内定位故障点,定位精度达 ±5m(1000m 母线长度)。该方法抗 50Hz 工频干扰能力提升 50dB,解决了传统平衡桥法在复杂接地情况下误报率高的问题。在地铁等特殊场景,系统通过 CAN 总线冗余通信设计,单通道故障时自动切换,使系统可用性达到 99.999% 以上。

通信协议的融合应用打破了传统直流屏的信息孤岛状态。智能模块内置 IEC 61850、Modbus TCP/RTU 和 DNP3.0 等多协议转换引擎,无需外置网关即可实现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,GOOSE 报文传输时间<3ms。通过 RESTful API 接口,可将实时数据上传至阿里云 IoT、华为云等第三方平台,实现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。黑匣子功能记录故障前 10s 数据(采样间隔 1ms),结合内置故障案例库(覆盖 90% 以上常见故障),为运维人员提供精准的修复建议。

故障治理的系统性方法论

直流屏故障处理需要建立 "监测 - 诊断 - 修复" 的闭环体系,结合传统检测手段和智能分析工具,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。根据故障发生部位,可将常见故障分为充电模块故障、蓄电池故障和绝缘故障三大类,每类故障都有其特征表现和处理流程。

充电模块常见故障包括输出电压异常、均流失衡和保护动作等。当模块输出电压偏离设定值时,首先应检查电压反馈回路是否松动,随后使用校准治具通过 DAC 调整进行精度校准。对于均流不平衡度超标的情况(标准要求≤±5%),需检查模块间通信线连接是否可靠,必要时重新进行均流调试。模块频繁保护停机可能是由于散热不良或负载异常引起,应清洁风扇滤网、检查风道,并使用霍尔传感器测量各支路电流,排查是否存在过载情况。更换模块时需注意新元件额定参数不低于被更换元件,晶闸管门极触发电压和电流应保持一致。

蓄电池故障主要表现为容量下降、单体电压不均衡和壳体鼓包等现象。当核对性放电容量不足额定值的 80% 时,需进行活化处理:对于铅酸电池采用二阶恒流充电法,镉镍电池则按 5h 率或 10h 率进行充放电循环。单体电压差异过大(超过 0.05V)时,可启用智能模块的主动均衡功能(均衡电流可达 2A),对落后电池进行单独补充充电。发现电池鼓包或漏液时,应立即检查充电电压是否过高,并测试环境温度是否超过 35℃,必要时更换电池并重新进行整组配组。处理蓄电池故障时必须佩戴耐酸手套,若酸液接触皮肤,立即用 5% 苏打水冲洗。

绝缘故障的治理需要结合传统测试和智能定位技术。当绝缘监测装置告警时,首先使用兆欧表分段测量各支路绝缘电阻,排除虚假接地情况。对于多点接地故障,可利用智能模块的 SVM 支持向量机算法,识别故障类型并定位故障点。在潮湿环境下,需重点检查端子排和电缆接头是否凝露,可采用热风干燥处理并涂刷绝缘漆。对于反复出现的接地故障,应检查环境湿度是否超标(建议控制在 40%-60%),必要时加装除湿装置或对柜体进行密封处理。

系统性故障排查应充分利用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。通过调取历史曲线,可分析故障发生前的参数变化趋势,如电池内阻逐渐增大可能预示容量衰减,纹波系数超标可能暗示滤波电容失效。某变电站曾通过分析充电模块输出纹波的异常波动,提前发现滤波电容老化问题,避免了蓄电池过充损坏。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和维护记录,记录每次故障的现象、处理方法和更换部件,结合智能系统的故障统计功能,可识别出易损部件和薄弱环节,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。

结论与展望

直流屏维护技术正朝着 "标准化、智能化、协同化" 的方向发展,传统运维经验与现代智能技术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。实践表明,采用 "基础维护 + 智能诊断" 的混合模式,可使直流系统可用性提升至 99.99% 以上,显著降低电力事故风险。DL/T 724-2021 等新标准的实施,为维护工作提供了更新更全的技术依据,推动维护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。

未来直流屏维护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:一是预测性维护的全面普及,通过多维度传感器融合和 AI 算法优化,实现故障的超前预警;二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,构建直流系统虚拟仿真模型,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状态可视化;三是运维机器人的引入,在变电站等复杂环境中完成自动巡检和简单维护作业。这些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维护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,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坚实保障。

对于运维人员而言,既需要掌握传统的电气测试技能,如准确使用兆欧表、万用表和放电设备,又要熟悉智能系统的操作与数据分析方法。建议建立分层培训体系:基础层侧重标准规程和实操技能,进阶层强化智能设备应用,专家层培养故障诊断和系统优化能力。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,才能适应直流屏维护技术的发展需求,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。


上一篇      下一篇
    关于我们  |  产品中心  |  解决方案  |  新闻中心  |  服务支持  |  人力资源  |  联系我们 

Copyright © 2005-2016  深圳市海泰林科技有限公司  粤ICP备09084922号-1 

售前咨询
售后服务
代理合作
投诉建议